忠愛坊建于元代,是人們為了紀念咸陽王平章政事賽典赤·瞻思丁的功德而建。 之所以取名忠愛坊是緣于塞典赤在滇時,體貼民情,造福于民。謂其“忠于君而愛于民”。其中最顯著的有開僻金汁河灌溉良田上萬畝。 忠愛坊曾兩遭火毀。第一次是在前清丁巳年(咸豐七年,1857年)潤五月二十五日,因云貴總督恒春懼怕馬獻欲“架大將軍炮于忠愛坊石獅上,攻擊衙門”,下令用火箭射上忠愛坊,將整座牌坊燒去,使馬獻無架炮之處。當時火焰騰空,數百年的建筑幾小時內便為灰燼。直至清光緒1882年,云貴總督岑毓英集款重修。值得一提的是牌坊的四條站柱均為同種材質且同尺寸,長有四丈,徑約一尺五寸,所用木材是云南記名提督李維述由嵩明方面運來。據載此次修復忠愛坊不包含材料僅工資就耗費六千余兩。
修復的忠愛坊于四十年后民國1924年夜間,因牌坊旁油蠟館起火,火勢蔓延燒及牌坊,兩三小時化為灰燼。后因內戰、抗戰等多方因素未能修復,直至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舉辦,為了再現歷史文化名城勝跡,1998年政府于原三市借口近日公園重建忠愛坊。

舊時,昆明南城外,有金馬坊、碧雞坊和忠愛坊三座牌坊。因三座牌坊呈“品”字形,故稱為“品字三牌坊”。三牌坊中,又以忠愛坊的建造時間為最早。據有關史籍記載,忠愛坊原在鄯闡城中(今昆明城),在明代汪湛海筑昆明磚城時,以鄯闡城之建筑,與北來之山的龍氣不接為由,舍棄舊城,另擇地皮建筑新城,把忠愛坊劃到城外。這樣推算起來,忠愛坊的建造年代,應在元朝時期。當時建造忠愛坊,是為了紀念元咸陽王、平章政事賽典赤在云南執政時期的仁政功德。“忠愛”,謂其對皇上盡忠,施民以愛,故名“忠愛坊”。

忠愛坊建成后,曾兩次毀于大火。第一次是在清咸豐七年(公元1857年),為時任云貴總督恒春所毀。這年,建水回族武生馬獻起義,率領義軍圍攻昆明,恒春統帥部下將士據城堅守,馬獻的起義軍攻城久攻不克,馬獻用箭傳書警告恒春,聲稱若不趕快開城投降,“將用大炮架于忠愛坊的石獅子座上,轟擊制臺衙門。”恒春接到此信后,萬分恐懼,立即召集部下開會,求征防御之策。團練黃琮獻策道:“用火箭射上忠愛坊,將整座牌樓燒去,使其無法架炮。”恒春依黃琮所獻之計行事,命令守城將士在近日樓城頭上,施放火箭數十枚,均射在忠愛坊的木結構上,頃刻間,烈火騰空而起,一座昆明極為名貴的歷史文化建筑數小時之后化為灰燼。
因為有您的參與,我們會做的更好!